# 学会使用微习惯设计自己的行为,从此告别拖延症

# 1/微习惯

网络上有有一句很有趣的评论是:放到收藏夹吃灰。

这句话说的有道理,我们的愿望有时候就像被收藏的内容一样放到自己的大脑吃灰。

比如说自律,锻炼身体,阅读,学音乐,旅游等等。

但是这些想法就像鲸鱼一样庞大,难以一口吃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可以使用小步快跑的办法来入手,使用微习惯行为来养成好习惯。

在软件行业有一种迭代模式叫做敏捷开发,就是争取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做一个应用,后期在这个应用上不断迭代。

通俗的讲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一个 mini 版本,然后慢慢优化加功能。抖音、微信等巨型 App 都是这么做的。

其实和微习惯模式如出一辙。

# 2/动机

针对提示,也称为锚点时刻,思考下每天必做的事情。锚点时刻发生,马上就去做一件事,做这件事后要及时庆祝,不需要太难,一句赞美,一个微笑,都是及时反馈。让大脑尝到多巴胺的甜头,如此反复,微习惯才能得以形成。

查尔斯·哈尼尔说过:力量的真正秘密,就是去意识到力量的存在。

针对动机,动机是忽高忽低的,像波浪和正弦函数一样。我们应当留意这种微妙的变化,在动机峰值去养成微习惯,会事半功倍。

针对行为,可以从2个方便着手,愿望云朵和焦点地图

愿望就像云朵一样洁白却又遥不可及。

先在云朵上写下你的愿望,也就是你想养成的好习惯。然后针对这个愿望写下具体可选的行为。

比如你想健身,针对这个习惯的可选的行为有:

  • 下班后去健身房健身
  • 周末去爬山
  • 早上起床去跑步
  • 午饭后去散步
  • 下班后去做瑜伽

行为确定后要使用焦点地图确定行为的优先级。

竖轴:对什么愿望很有/没有效果。

横轴:我有/没有能力做这个行为。

最后找到对愿望有效果,有能力做的行为,这些就是每天要做的事情。

# 3/写在最后

人是铁做的,床就是磁铁做的。不想早起就是因为起床这件事太难。

所有可以想办法降低起床的难度,比如在冬天提升室内温度。

或者可以换上半透明窗帘,或者窗帘办开,保证有光照射进来,大脑在光的作用下开始抑制分泌褪黑素,人逐渐就会进入清醒状态。

这个世界上无法可想的事情是没有的,一切问题都有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