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天呐,天呐,我为什么现在才看到这本书?

花了将近4个小时看完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看书名很容易认为这是一本写给儿童的童话故事。

不是这样的,这是一本写给成人的心理学书籍。可以让成年人重新认识ta自己。

书中的主线主要讲抑郁的蛤蟆先生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帮助下走出心理阴霾,获得新生的故事。

蛤蟆先生拥有一座大庄园,他的父亲生前经营酿酒厂,所以蛤蟆先生是一枚妥妥的富二代。

但是蛤蟆先生的心情却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甚至有了自杀的想法。

他得了抑郁症了!!!

在苍鹭的帮助下,蛤蟆先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心态。那么苍鹭对蛤蟆先生说了什么呢?

# 1/前提

认识自我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端正态度,主动承担责任。

因为一件事情的最终结果还是要你自己来承担,只是主动出击与被动接纳的区别。

主动承担责任可以创造强大的内生动力,不会被迫营业。

就像蛤蟆先生刚开始来找苍鹭说,是鼹鼠和河鼠让我来找你的,我自己又没有想要过来。

他这么一说,蛤蟆先生就把责任卸下来了,如果以这种方式进行心理咨询,蛤蟆先生就属于被迫营业,这样只会让他更加难受。

# 2/心理的三种状态

人的心理一般分为三种状态:儿童自我心理状态、父母自我心理状态、成人自我心理状态。

儿童自我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行为和感受像一个孩子,这和幼稚不同。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儿童自我心理状态:成人时的行为就是孩童时的行为。

老话“三岁看老”不无道理。

想了解儿童心理状态就得先知道人的原始感情:快乐和深情、悲伤、愤怒和恐惧。

这是一个人的正常情感因素,就像基础的三原色红黄绿一样。

随着人的成长,为了生存和适应环境,他的三原色也会进行相应地变化。

所以说一个人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

我们是没有办法选择父母的,选父母就像是买彩票,等你知道父母是谁的时候已经开奖了。

在孩子面前,父母是数倍于自己的巨人,面对强大的压力只能顺从,所以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三原色。

父母挑剔严厉,面对孩子的行为总是不满足。面对这样的父母,强大的求生欲望会促使孩子学会顺从与屈服,将自己三原色调的柔和一点,以保证个体的完整性。

除了顺从,孩子还会取悦父母,所以会做一些愚蠢和浮夸的事情,为的就是得到父母的关注。

蛤蟆先生小时候父亲对他特别严厉,母亲虽然爱蛤蟆先生,但是母亲也要看父亲的脸色,每当父亲在的时候,母亲也会同样变得严厉。

所以蛤蟆先生遇到强横无理的獾,就像再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儿时的不安与恐惧历历在目。

蛤蟆先生无需思考,进入儿童自我状态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就像条件反射一样。

面对獾的处处刁难,蛤蟆先生选择了屈服与顺从,将自己的三原色调暗,久而久之,心中积累了愤怒与悲伤,这也是蛤蟆先生抑郁的主要原因。

父母自我状态是指孩子成人后的行为与父母相似。比如蛤蟆先生的父亲就处于这种状态,对待蛤蟆先生就像对待酿酒厂的员工一样,除了教育就是挑剔。

父母自我状态的人总是用言行重复父母学来的价值和观念,处于这种状态的很难接纳新的知识与观念。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形式。这种状态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凡事经过独立思考后才做出决策。

成人自我状态下不会被脑子里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受困与童年时的种种情绪。

别人可以通过言行说服你,但最终还是自己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所以成人自我状态下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受别人情绪的影响。在面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总会问一句: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尼采就曾说过: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